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简介

2020-10-26 14:45:11 浏览次数:

  淮海战役分析

  中文名称:淮海战役

  参战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战争结果:解放军胜

  时  间: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地  点:淮海地区

  人  物:刘伯承 粟裕 杜聿明 黄百韬

  淮海战役详情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至1948年11月22日):歼灭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黄百韬兵团发起进攻。7日晨,黄兵团奉命由新安镇地区沿陇海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展开勇猛追击和堵击,迅速将其包围在碾庄圩地区。8日,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军第3绥区副司令官何基津、张克侠率部2.3万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为华东野战军迅速截住黄百韬兵团与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创造了条件。毛泽东指出,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经过激烈战斗,至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取得淮海战役的第二个大胜利。在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时候,中原野战军举行徐蚌线作战,于11月16日攻克宿县,孤立了徐州。为尔后各个歼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二阶段(1948年11月23日至1948年12月15日):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根据淮海战场态势和华东、中原两野战军的战斗情况,总前委提出第二阶段以歼灭由平汉路远道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出的黄维兵团为上策。中原野战军实行诱敌深入,当该兵团进入浍河以北的袋形阵地时,全线猛烈出击,于11月25日将其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蒋介石为保存兵力,决定放弃徐州,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经萧县、永城公路撤退,解救黄维兵团,然后一同撤至淮河以南。杜聿明集团撤离徐州后,华东野战军立即实行多路平行追击与迂回拦击,于12月4日将其合围在陈官庄、青龙集、李石林一带,随后歼灭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为保持主动,总前委决定采取吃一个(黄维兵团)、挟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方针,先歼灭黄维兵团。双方从12月12日激战至15日,全歼黄维兵团10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阶段(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

  杜聿明集团被围于陈官庄及其附近地区,全军覆灭已成定局。这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之敌南下,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对杜聿明部的军事攻击,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当华北战场上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1月10日,全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的伤亡情况

  淮海战役中,中共消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民党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武器装备损失计有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219门,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1884挺,长短枪14588支,各种炮弹679943发,各种枪弹2014.9万发,炸药(缺双堆集战场统计数字)97025斤。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其中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很大,歼敌总数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却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