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日本文学的论文

有关日本文学的论文

2020-10-26 04:30:50 浏览次数:

  篇1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摘要:物哀在日本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中一直都是一个特殊的审美总结与概括,它不只是简单的存在日本文学中,也存在日本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日本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特殊的民族观念,每时每刻都呈现出日本的宗教色彩。本文主要从物哀概念的形成出发,对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具体体现与物哀的正确解读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

  日本传统美学理念强调真实性,即是重视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有感而发,而作者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诚实的原则,用于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而不是注重复杂、浮华的美。在日后发展中,日本人的审美基石又将其升华到物哀,即用物哀体现出对人与事物的同情,逐渐变成日本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物哀概念的形成

  日本人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生命轮回与变化,从而丰富自已的审美体验。并将对自然生命中存在的体验规划为物哀或者是物哀美的范围,当成一种文学概念与审美理论。自然美中存在的季节感与生命感是哀的雏形,而物哀位居自然中各种美的首位,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日本固有美的一种范畴。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时代开始,日本文学中就出现哀的美学概念,到了江户时代,《源氏物语》就开始慢慢的挖掘哀中的美学含义,并对物哀的概念存在的美学理念进行总结。

  二、日本文学中物哀的具体体现

  (一)《源氏物语》的物哀体现

  从《源氏物语》整个主题构思来说,可以将这部作品分成:对人的感动,突出男女恋情、对世相的感动,突出人情冷暖以及自然的感叹等三个层次,而物哀是思想结构的中心。从日本独特的美学观点来说,物哀即是这部作品的基本精神,也可以说是对人生一切不尽人意的哀感。例如在《源氏物语》中,描写了人生不同的真实情感:在人的种种情感上,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才使人有最深感动、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一切都可以称为哀、 说物哀就是善于体验事物的情趣,并感到渗入到心灵以及悲哀只是哀中的一种情绪,它不仅是悲哀的精神。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物哀是一种真情,是对自然与人生的世间百态、生命与生活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生各种情感最初的真实情感。 因此,与其说他们将自然间的一切事物来比作人情,不如说是以人的心去体验、感受世间万物。因为这些都是稍纵即逝的,在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真实的情感,所以如果以真实的情感为出发点,那么在悲哀以外的怒、哀、乐、苦和愁等各种真实情感都可以称为哀。由此可见,物哀的概念不仅包括悲哀,也包括真情与同情。

  (二)《伊豆的舞女》的物哀体现

  在《伊豆的舞女》的文字语言中,明显弘扬与继承了女性美感的哀愁美与《源氏物语》中的物哀精神,体现了深远而郁结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借助咏叹方式表现出来的,赋予了舞女悲剧的情调,形成一种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在表面上修饰得非常风雅甚至是风流,交织着舞女与作者的伤感真情。例如舞女和我来到汤野,我对舞女的义兄说决定要与她们一起到下田去旅行,作者描写了这样的语言:我和大家一起登上客店的二楼,把行李卸下来铺席,隔扇又旧又脏。舞女从楼下端茶上来,她刚在我的面前跪下来,脸就臊红了看见她那羞涩柔媚的表情,我都惊呆了。以及哟,讨厌,这孩子有恋情哩,瞧瞧四十岁的女人吃惊地静静蹙起眉,把毛巾扔了过来,舞女捡起毛巾,又在摆弄席子。故事末尾,舞女突然出现在码头上,只能默默无言低头望着海,直到船已经离去,舞女才开始挥动手中的手帕,这些都表明了舞女在离别后的苦痛情感和不能主宰自已命运的悲哀情感。由此可见,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无处不流露出物哀美,表达了不一样的真实风格。

  三、物哀的正确解读

  尽管物哀的概念是日本文学中不可动摇的美学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受到我国汉字的影响,这一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物哀的概念作为一种忧伤与哀怨的情绪,大部分的读者在看到物哀这一概念时,会更多的倾向于哀。当然,这只是单纯的从狭隘的方面来理解物哀,缺少一个完整性的认识。某著名作家认为物哀概念即是意随心动,是人们不自觉就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另一方面,物哀的概念时对世间万物所产生的一种感慨,即使我国的触景生情。物哀也可认为是用眼睛去看待世界存在的任何事物,用心灵去体会,了解自已存在的环境中情感的所在,是人和人之间、人和事物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共识。因此,物哀中的哀并不是简单的一种哀伤,它也包括喜、怒、哀和乐等情绪。

  四、结束语

  价值观不同所形成的文化背景也不同,对物哀而言,它的出现能够将日本传统美学理念完全呈现出来。在对日本文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事先了解物哀概念的形成,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读物哀,与作者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赵小平,吕汝泉.浅谈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113C115.

  [2]李沫.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才智,2014,(15):251C251,253.

  [3]吕田.刍议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金田,2015,(5):146C146.

  篇2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理念

  摘 要:纵观日本文学发展,物哀理念贯穿始终。物哀是一种独特美学的体现,不仅对日本的文学发展产生影响,对日本人的审美取向及社会意识形态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物哀理念为日本人的性格、价值观体系形成注入了婉转、阴柔的动力,使日本人在其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难以诉说的性格之美。本文针对物哀产生的历史根源、原因进行阐述,期待对日本文学理解高度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日本文学;物哀理念;根源

  物哀作为日本文学传承中普遍认可的审美追求,在日本文化传承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物哀是日本文学的的传统理念,更是日本民族重要的审美追求。其形成具有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浓厚的人文背景。

  1 日本文学中物哀理念的起源

  物哀是日本文学的基础色调,在日本文学中处处体现,是日本文学的一大审美特征,蕴涵了高洁的情感色彩。追溯物哀来源,可以从《源氏物语》中找寻轨迹。《源氏物语》作为日本文学的著作,哀字出现了十三次之多,频繁的流露出物哀的理念,字里行间体现日本文学云淡风轻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的深刻诠释。

  文化传承伴随历史车轮不断前行,日本文坛对物哀独特的热爱方兴未艾,众多文学著作中继承和发扬了物哀理念,不断将物哀理念进行升华、具体化,逐步使物哀理念脱离文学的依托,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取向。物哀理念也是日本人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境界,是人与物实现高度统一之后形成的一种人对物的思想状态,着重强调外部世界在个人世界中的体现。

  2 透视日本文学物哀理念的成因

  哲学领域认为万事万物存在因果联系。文学领域认为任何文学著作必须具有内在精神支柱。无论因果联系论还是精神支柱论,无不说明一种理念的产生具有多重因素,物哀理念的产生同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

  2.1 独特自然环境唤醒特殊精神理念

  众所周知,日本在地理学角度被定义为岛国。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环境,加重了人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压力,同时促使人们在生活中与自然灾害斗争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日本人形成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在面对自然灾害上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然而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微小的,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希望是渺茫的,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使日本人生成一种内心的落差,以至怨天尤人思想的产生。与此同时,文学中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描述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在文学著作中常常出现一种对自然不满的态度和悲观情绪,如《神的孩子全跳舞》中对自然灾害的描述非常详尽。人们在关注文学著作的同时会与其中的思想形成统一,文学中的精神潜移默化为人的理念,长时间的积累,便形成了物哀理念,并成为日本文学的主基调。

  2.2 审美取向影响理念发展

  物哀理念中的物和哀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物是客观存在哀是意识形态,客观存在和人类情感构成了物哀理念,其中物是哀的物质基础,哀是物的情感流露。日本人的审美价值中,对精致、典雅、淡然由衷喜爱,无限追求,日本人对文学作品及万事万物的这种审美价值追求造就了文学理念的诞生。日本人的审美取向是云淡风轻的,是淡然典雅的,擅长通过精致典雅与天地自然进行对比,给人们营造一种无助和渺茫的感觉,哀情就此产生,加重了创作基调的物哀倾向。同时,日本人对转瞬即逝的美热爱尤佳,如对樱花的喜爱,认为转瞬即逝是一种美的极致,可以在主观意识中留下永恒的美好,因此日本文学对瞬间美好的描述受到喜爱,比如《伊豆舞女》中,将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的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另一审美角度形成了物哀理念。

  2.3 大唐文化铸就物哀理念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源远流长。《源氏物语》形成之际,正值大唐文化盛装起航之时,《源氏物语》中大量应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及思想,通过对白居易诗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蕴含些许对世事的不满,处处体现对社会的针砭时弊。因此,可以说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理念受到了大唐文化的推波助澜。

  3 感悟物哀深意

  物哀一词在日本由来已久,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著作之一。时至今日,相关学者将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翻译为情趣、情感等,文学界对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理念的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

  物哀简单理解即为人类真情实感的一种流露方式,表达方式。当人类与生活环境进行接触时,往往碰撞出四次昂层面的火花,因此形成一种感情,即通常所说的触景生情,这种感情或许是喜悦的、或许是愤怒的、或许是担忧的、或许是恐惧的,而无论人们拥有何种状态的触景生情,当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情感时就已经进入物哀理念的范畴。所以,日本文学中物哀理念的实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引入的真善美和真性情。若想读懂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理念,必须懂得对事物的情致进行体会与感悟,从中升华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并将之生成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比如,人类在看到怒放的花朵时,赏心悦目的同时会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往往具有独特审美要求的人会感受怒放的生命、或是落红之物语。当感受到盛芳之美,产生对生命、生活的情感启示时,则已经完成了物哀的过程。物是世界客观存在的集合体,哀是人类主观情感的一种,当主观与客观实现统一,即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共振之美。所以,物哀理念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美学观念。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背景将产生不同的文化理念,多重因素造就日本文学物哀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审视日本文学的美学价值,体悟其内在的观念、基调,期待审美取向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本居宣长著,王向远译.日本物哀[M].吉林出版社,2010

  [3]叶荭.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世界文学评论,2012,08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