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上海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0-10-25 10:11:59 浏览次数:

  一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

  1 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本特征: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基督教信仰 法兰克王国是西欧日耳曼国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国家。

  2 欧洲封建制度形成的三大因素:日耳曼因素(氏族制)、罗马因素(隶农制),基督教因素

  3 封建经济制度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4 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接受土地的人必须对分封者服兵役;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关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但也导致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5 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6 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等级君主制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商分享权力。

  形成的原因: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英法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标志: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

  三

  王权与教权

  1 王权:世俗权利;教权:宗教权力

  2 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的例子:

  8世纪时,教会仍受王权控制。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成同盟,已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植。王权则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

  圣的外衣,强化王权。于是双方相互利用,互为依存,如:

  加洛林王朝的建立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丕平献土(把罗马周围的土地交给教皇统治)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

  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

  3 王权与教权相互斗争的例子

  从11世纪开始,由于教会权势的膨胀和世俗权力的软弱,一度携手的王权和教权冲突时起。这一矛盾在德意志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

  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惨败而告终,作为倡导者的天主教会威望骤降,教权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则逐步得到加强。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庄园和城市

  1 庄园是欧洲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特点:自给自足 劳动者:农奴

  庄园衰败的原因: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2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

  城市复兴的原因和时间: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城市复兴的地点: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

  争取自治(司法权、行政权)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3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1 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的封建经济制度。

  2 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君主制

  3 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和斗争的状况成为西欧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

  4 庄园制度。14世纪后,城市复兴。

  四

  中世纪文化

  1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务神学,这是历史的局限,应高一历史知识点该扬弃;经院哲学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神学信条,这种思维方式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该给予肯定。

  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神学大全》被奉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

  2 世俗文化

  法国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大学的兴起:

  原因: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

  作用: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因此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二 列举题

  1 列举世界上的古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中国甲骨文。

  2 史诗

  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印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希腊:《荷马史诗》

  3 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

  4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

  秦始皇的主流价值观是法家,追功逐利;西汉初期是黄老学说,崇尚清静无为;汉武帝时代独尊儒学,通经致用。

  5 列举西汉的两次盛世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6 列举与楚汉相争有关的成语

  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乌江自刎 7 列举在今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

  孙吴(建业)、东晋(建康)、宋(建康)、齐(建康)、梁(建康)、陈(建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