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07-07 10:35:14 浏览次数: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新教材知识点汇总(2015年最新整理)

八年级(上)知识复习要点提纲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腔肠动物:海水月母、海蜇、水螅

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与人类的关系:教材P5

扁形动物:涡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

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呈两侧对成;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与人类的关系:教材P6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线形动物:蛔虫、秀丽隐杆线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由肛门

与人类的关系:教材P8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蛭

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和疣足辅助运动 与人类的关系:P11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石蹩、蜗牛、乌贼

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与人类的关系:P13

节肢动物:鸣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鳖、蚊、蝇等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与人类的关系:P16

四、鱼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统称为脊椎动物

多种多样的鱼

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鱼的主要特征:鱼靠躯干和尾的摆动完成运动;胸鳍和腹鳍能平衡身体;尾鳍控制运动方向;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鳃,从鳃盖后缘流出,完成呼吸和摄食。鳃丝使鳃的表面积增大,鳃丝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时口和腮盖交替开闭。

与人类的关系:P23

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科辅助呼吸。

与人类的关系: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药用、捕食昆虫保护林木。

六、鸟

多种多样的鸟:鸟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鸟的主要特征: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啄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鸟事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伙伴。爱鸟护鸟、人人有责!

七、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与人类的关系:教材P38面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的组成。(八年级上教材43页的图——“关节模式”要注意和44面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要注意)

①关节软骨。具有缓冲运动中的撞击力的作用。

②关节囊。一是分泌黏液,对关节具有润滑作用;二是对关节具有固定作用。

③关节腔。为关节的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

④关节面。凹面的称为关节窝,球面的称谓关节头。

运动系统是有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骨骼肌收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桡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①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②垂直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3、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的育雏、蜘蛛结网捕食、唾液分泌、哭泣、吮奶、人的眨眼等。

2.学习行为时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动物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受电击产生的逃避行为、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表演等。

3.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尝试错误次数越多;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错误次数越少。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综合。(探究,GPS)

三、社会行为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重要特征)(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3、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冲之间的通讯,是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4、信息交流的意义: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是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

密切。

4、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

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5、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6、、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作为“生产车间”为人类生产所需的某些物质——生物反应器。

四、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

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 实验材料,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取一纸板,在上面设置A、B、C、D四个点,分别放上糖,辣椒酱、酸醋、面包,然后放置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吗?

(2)做出假设: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3)实验中,放置辣椒酱,酸醋的作用是:对照。

(4)预期现象:蚂蚁都爬向糖和面包。

(5)得出结论: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6)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蚂蚁:放回大自然。

3、设计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 、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4、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设计实验: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5、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土壤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7)表达交流

7、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

2

34进行培养);观察记录。

56、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7.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绝大多数细菌和所有真菌都是异养生活。

8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9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10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

11、 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12、以菌治虫(苏云金细菌)

二、细菌

1、1719世纪,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细菌

篇二: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② 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3)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②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④处理有机废物。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生产抗血栓药物。

5、软体动物(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代表动物:河蚌、扇贝、文蛤、镒蛏、石鳖、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

河蚌内的珍珠是由外套膜受沙粒等异物的刺激,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珍珠与贝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3)与人类的关系:

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壳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

有益:食用(牡蛎、扇贝、鲍,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等皆可入药)工艺品(螺壳、珍珠壳)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如钉螺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6、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代表动物: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节肢动物分为四类:

①昆虫类(蜜蜂、蜻蜓、蚊子、苍蝇、蝴蝶、蝉、蟋蟀、七星瓢虫)②甲壳类(虾、蟹)

③多足类(蜈蚣、蚰蜒、马陆)

④蛛形类(蜘蛛、蝎子)

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①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 三部分;有一对触角(触觉和嗅觉);胸部生着3对足(善于跳跃)和2对翅 (适于飞行)

呼吸器官:气门(长在腹部)、3个单眼1个复眼、口器:摄食

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代表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5)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虾、蟹食用②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③蝎子、蜈蚣、蝉蜕等入药④果蝇是实验材料

⑤蚊、蝇、螨叮咬人传播疾病

7、鱼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 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长江鱼王”活化石)、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四大家鱼”:鲢鱼、鱅鱼、草鱼、青鱼。

8、两栖动物

(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代表动物: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

(3)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雌雄异体,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9、爬行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2)代表动物:乌龟、鳖、蛇、鳄、蜥蜴(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10、鸟(地球上大约有9000多种)

(1)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2)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小空气阻力。

②两翼和尾部生有大型正羽,可以扩大两翼面积,使两翼扇动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③胸肌发达,能强有力地牵引翅膀扇动空气。

④骨骼薄,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发达,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提供附着的场所。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能及时排出粪便,减轻体重。

⑥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3)家鸽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①体内受精,卵生,主要是体外发育。

②卵细胞:包括胚盘(含细胞核)、卵黄,卵黄膜三部分。卵黄是供胚胎发育的养料,卵白和卵壳都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卵白还给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

(4)代表动物:鸵鸟、企鹅、鸡、鸭、鹅、家鸽等

(5)与人类关系:

猫头鹰捕食鼠类;大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捕食农林害虫;鸡鸭鹅食用;丹顶鹤、孔雀等观赏。

11、哺乳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切断植物纤维)、犬齿(撕裂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的分化。

(2)代表动物:牛、狗、狼、猫、鸭嘴兽、袋鼠等。

兔(草食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

狼(肉食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

体腔内有膈,这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神经系统发达,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

发达。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 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 上肢: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趾关节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二、运动强度应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篇三: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详细)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部分 梳理知识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_光合 作用_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_食物来获得_现成 的_有机物 ,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_水母、_海葵、_海蜇、_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

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 捕获猎物。

4.水螅的身体称为_辐射 对称,这样的身体结构,便于它 感知 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

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 、进行 防御 。

5.观察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它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_内胚层和_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 口 相通,食物残渣仍从_口_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 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 填图:

图1: 1口;2触手;3外内胚层;5消化腔6芽体 图2:1眼点;2背面3口5咽

7.涡虫,自由生活,身体 背腹扁平 、背面呈 褐

色,三角形 的前端 背 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_眼点。

8.涡虫的口长在 腹 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 咽 。它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_肠_ 口 排出,有 口 无_肛门 。

9.涡虫的身体呈 两侧 对称,也

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身体的_运动_器官。

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 准确 、 迅速 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10.大多数扁形动物 寄生 在人和动物体内,如_华枝睾吸虫 、_血吸虫 、_绦虫_,猪肉绦虫_。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_日本血吸虫_感染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_钉

身体呈两侧对称 ; 背腹扁平 ;有口无肛门 。 12.钉螺感染人过程:交配产卵,水中成幼虫,钉螺(繁殖后溢出),钻入人体皮肤,发育成虫。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是_线形_动物。它_寄生_在人的小肠里,前端有口_,后端有_肛门_;体表包裹着一层密

胚层;4

腹面;4

不透水的_角质层_,起_保护_作用;_生殖_器官发达,生殖能力_强_。没有专门的_运动_器官。 2.雌雄蛔虫在人的 小肠 中交配后,雌虫产的蛔虫卵随人的_粪便_排出体外,人喝了带有虫卵的_生水_,吃了沾有虫卵的生的蔬菜,或者用沾有虫卵 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蛔虫病。预防蛔虫病,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要管理好 粪便 ,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 虫卵 后再做肥料使用。

3.线形动物还包括_绕虫、_钩虫、_丝虫_、_线虫_、秀丽隐杆线虫、(长一毫米,易繁殖)等。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_身体细长,_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_有口有肛门 。

4.蚯蚓的身体呈 圆筒 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体节_构成。它身体的前部有_环带 。 5.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 的躯体运动灵活 。蚯蚓的体壁

有发达的_肌肉_,_肌肉_与_刚毛_配合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 肌肉 ,肠可以 蠕动。它以土壤中的_有机物_为食。蚯蚓的体壁能分泌_黏液 ,使体表保持_湿润 。体壁进行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在玻璃板上运

1 动最慢。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_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7._沙蚕、_蛭 也属于环节动物。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_蛭素_,可生产 抗血栓 药物。蚯蚓能_疏松_土壤,有利于作物的呼吸作用,能分解枯枝朽根等有机物,粪便中含丰富的_氮、磷、_钾等,能提高土壤 肥力_来自于,腐烂的有机物在蚯蚓体内分解转化。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河蚌、_扇贝、_文蛤、_缢蛏_等是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_贝壳,因而称为_双壳类。壳内_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_外套膜,贝壳就是由_外套膜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 缓慢地运动利用_鰓与水流进行_气体交换。 3.非双壳类软体动物有_石鳖、_蜗牛(用肺呼吸)、_乌贼(体内有贝壳,海螵蛸)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_大多具有贝壳;_运动器官是足。

4.中国水产养殖总量世界第一,其中_贝类产量也居世界首位。 牡蛎 、 扇贝 、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鲍的壳(_石决明)、乌贼的壳(_海螵蛸)、_珍珠粉可入药。钉螺是 日本血吸虫 的中间寄主,与 血吸虫病 的传播有关。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5. 节肢动物 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写出你见过的节肢动物: 鼠妇、鸣蝉、蟋蟀、蜻蜓、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6.蝗虫身体分为_头、_胸和_腹。头部负责_感觉和_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_触角,三个_单眼(辨别明暗)和一对复眼,_口器用于摄食。动_中心,有_三对足,善于_跳跃;有两对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_附肢,_分节。腹_内脏器官,气管,用于_呼吸。体表有坚韧的_外骨骼,它不仅能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_水分的蒸发,但它会_限制

昆虫的_发育昆虫要定期_蜕皮

7但它有_4对足

,没有翅和_触角;虾(用

胸部是_运_翅,适于飞部集中容纳

腮呼吸)、蜈蚣等也不是昆虫,但这些动物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_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_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它们是因_附肢分节而得名。 8.传播疾病,如蚊、蜱、_螨等。

第四节 鱼

1.前面三节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_脊柱,统称为_无脊椎动物。而_鱼_、 两栖动物 、 爬行动物 、_鸟_和 哺乳动物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 脊椎骨 组成的_脊柱 ,统称为_脊椎动物_。

2. 鱼 是脊椎动

(占一半以上)。我国淡水鱼有_1000多_种,有“四大家鱼”(鲢鱼 、鳙鱼 鱼、_鲫鱼等;我国海洋鱼约有_2000_种,常见的有大麻哈鱼 等。

3.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 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_在水中呼吸

4.鱼的躯体分_头部、躯干 部和_尾 部三部分,常左右侧扁,大多呈_流线型 ,有利于_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体表常有_鳞片覆盖,其表面有滑液,起_保护身体的作用。鱼的 脊柱 能支撑整个身体,其两侧附有发达的 肌肉 ,对运动起重要作用。鱼在水中通过_尾部_和_躯干部_的摆动以及 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_鰓 呼吸,其主要部分_鳃丝中密布_毛细血管。当鱼的口和_鳃盖后缘_交替张合时,水入口,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_氧_渗入鳃丝中的_毛细血管_里;而血液里的_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里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 鳃盖后缘 排出体外。

6.鱼的主要特征是:_生活在水中;_体表常有鳞片覆盖;_用鰓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 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7.鱼为人类提供富含_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我国渔业生产以 养殖 为主,禁止在 禁渔区 、 禁渔期 进行捕捞,禁止使用_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青蛙是由 蝌蚪 发育而来的。蝌蚪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象_鱼 ,有_尾,用_鰓呼吸,只能在水中生活。它发育成青蛙后, 尾 和 鰓 消失,生出四肢 和肺,可以在_陆地 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眼睛后面有_鼓膜,可感知_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_鼻孔,是_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它的前肢_短小,可_支撑身体;后肢_发达,趾间有_蹼_,既能_跳跃也能_划水。

3.青蛙适应陆地生活与它能用_肺 呼吸密不可分。青蛙的肺结构_简单,不发达。它的皮肤_裸露且能分泌_黏液,_湿润的皮肤里密布_毛细血管_,也可进行_气体交换_,以_辅助肺呼吸。

4._蟾蜍(毒腺)、_大鲵(娃娃鱼,最大的两栖动物)_、_蝾螈_与青蛙都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幼体生活在水中 ,_用鰓呼吸_;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_也可在水中游泳_,_用肺呼吸,_皮肤辅助呼吸。

5.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_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_污染。由于环境污染及 水域面积缩减 等原因,两栖动物正在减少。我们应大力保护其 生活环境 ,禁止对其 乱捕滥

杀。

6.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 陆地环境的_脊椎动物_。蜥蜴一生都生活在_陆地上。它的头部后面有 颈 ,因此头可以灵活转动,便于 在陆地上寻找食物 和 发现敌害;蜥蜴四肢_短小_,不能跳跃,能贴地面 迅速爬行 ;皮肤_干燥,表面覆盖 角质的鳞片,既能 保护身体又能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蜥蜴的肺比青蛙的_发达_,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就能满足它在陆地上对_氧气_的需求。

7.蜥蜴将受精卵产在_陆地_上。受精卵较大,卵内_养料_较多并含一定的_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_卵壳_保护,因此,蜥蜴生殖和发育可摆脱对_水环境_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8._龟_、_鳖(可食用,可入药)、_蛇(50),可治病、_扬子鳄_(特有一级保护)等动物和蜥蜴都属于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_;_用肺呼吸_; 在陆地上产卵 ,_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_。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指雄蛙在求偶。

第六节 鸟

1. 鸟的种类很多,是 脊椎动物 中种类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飞的。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羽,保温,保护。翼 ,适于扇动空气。,骨骼轻、薄、坚固,中空,可减轻体重。为振翅提供动力。②鸟用喙来啄取食物,没有牙齿。食量大,久。消化能力强,及时提供能量,随时排便,减轻飞行负担。

前肢变成 胸肌发达,使能量持③鸟的呼吸

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而 鱼、两栖动物 和 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 动物的分布范围 。鸟类繁殖特点之一:产硬壳 卵 。

4.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_。 5鼠类的天敌,猫头鹰 灰喜鹊,啄木鸟,大山雀捕农林害虫家禽 鸡鸭鹅

第七节 哺乳动物

1.除了 鲸 等少数种类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_。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2.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雌性用 乳汁哺育后代,后代成长的营养条件优越。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动物用犬齿撕咬、 门齿切断 和_臼齿磨碎食物。哺乳动物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 感觉器官 ,能够灵敏地 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 、犬齿 和 臼齿 的分化。

5、哺乳动物有:野马、非洲象(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猕猴、鲸、鼹鼠、蝙蝠、兔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