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有哪些

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有哪些

2020-10-26 14:13:46 浏览次数:

  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国在柏林达成一致,双方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意味着日本和德国想要将法西斯扩张到世界各地。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于此形成了一个柏林、罗马、东京的法西斯国家侵略联盟。

  法西斯联盟建立之后,日本将目标瞄准了中国,日本侵略军想通过占领中国,而后控制整个东亚。其次,抗日战争爆发原因与美国在1929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还具有一定的关系。美国在1929年10月爆发的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其中也包括日本。

  金融危机发展速度之快,蔓延范围之广,日本面临工业萎缩,农业停滞不前等情况之下,日本政府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中国身上。日本政府为了摆脱金融危机造成的灾害,于是走上了侵略道路。

  当时,中国政府一直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但是西方政治家们只关注欧洲战场,根本无暇顾及东方战场。日本政府见国际社会并没有相关表示,尝到甜头的日本政府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此时中国人民孤立无援,任凭日军侵略领土,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向日军宣召,由此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战争战区介绍

  关于抗日战争共分为几个战区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有着明确的记载,开始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总共划分出来九个战区,分别都是国民党内高级将领担任指挥官,其中包括程潜、阎锡山等人。后来经过几次改变之后将战区的数目增加到了十二个。这也是根据当时的战争情况以及日军作战的一些形势进行改变的。

  最开始的时候抗日战争所划分的几个战区将第三战区作为了最重要的作战地点,也负责着守护京沪等地的安全,在这个战区也发生了著名的淞沪会战。在1938年的时候重点也发生了改变,第四、五、六战区成为新的重点地区,主要是想要在不断持续的战争中守护住武汉这个核心地区的力量。然而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份,武汉地区的战争失败了,于是国民政府将重点放到了重庆,并且开始了以这个地区为重要根据地的二期战争。直到战争进入尾声之后为了胜利做准备,这才将十二个战区进行了扩充。

  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张自忠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孙立人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第二次缅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歼灭日军3.3万人,是国民党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国共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有中国军神、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退台后,蒋介石为争取美援,打出孙立人牌,然而当鸟尽弓藏之时,1955年以冤案软禁孙立人,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邻。广西桂林人。陆军一级,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时年78岁。

  杜聿明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陆军。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杜聿明有中国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对面是日本最精锐部队钢军第五师团,战斗艰苦程度惨烈异常。杜聿明的胜利,是中国陆军第一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胜利,这是杜聿明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他一举成名。

  薛岳

  薛岳,广东韶关客家人,早年参加粤军,陆军一级,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10万余人,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薛岳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中国抗日第一战将。

  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陆军二级,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是蒋介石的五虎中的虎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指挥忻口战役,歼敌2万余人,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日军华北最高司令称其为支那虎将,史迪威称其为国军中最能干的将领。

  傅作义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1940年,傅作义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从出任第一任水利部长。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王耀武

  王耀武,字佐民,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衔,山东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在抗日战争中的战功显赫彪炳,所以当时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发动了孟良崮战役,王耀武眼看着自己的爱将张灵甫战死。战役后,王耀武飞请求蒋介石放弃济南,退守二线防御,但未被采纳。1948年9月,济南战役,王耀武被俘。1959年2月,被特赦。特赦后,王耀武被安排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文革开始后,王耀武因反动经历被时常批斗。1968年,王耀武因病逝世于北京人民医院,享年64岁。

  戴安澜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陆军。曾血战古北口、台儿庄,武汉会战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徐州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昆仑关战役击毙中村正雄等战功,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赵登禹

  赵登禹,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132师师长。1933年3月10日,日军攻占承德后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急行军,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取得胜利。

  全面抗战爆发后,赵登禹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抗击日军入侵,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