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战争的背景有哪些

胡斯战争的背景有哪些

2020-10-25 19:03:21 浏览次数:

  胡斯战争的背景

  德国移民

  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天主教会

  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

  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

  德国贵族

  他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次举行的宗教会议,并把他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保证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次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

  胡斯战争的起因

  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引来了德国封建主贪婪的目光和野心。12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和僧侣。这些教士和僧侣很快把持了捷克教会和寺院的主要职位,广占土地,几乎达捷克耕地的一半。与此同时,教会为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引大批骑士,让他们分享土地,役使捷克农民和来自德国的移民。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也让大批德国商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并许可建立各种自治城市,享有各种特权。德国人大量移民的结果,在捷克国内形成了一个德国教俗封建主、城市贵族和矿山主的特殊社会集团。他们和捷克大封建地主相勾结,共同剥削捷克人民。农民、城市平民,身受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使他们像流亡者一样住在自己的国内。

  当时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和剥削者,教士的上层几乎全是德国人,因此人们的仇恨首先指向教会。教会征收沉重的什一税。教皇通过教会大肆搜刮,把捷克当作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14世纪后期起,捷克人民掀起了一场浩大的反教会斗争。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他们用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的罪恶。到15世纪初,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领导这一运动的是捷克伟大的爱国志士、神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兼伯利恒教堂的传教士约翰胡斯(13691415年)。胡斯出身于一个穷苦的家庭,他认为教会占有大量土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没收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他指责德国的高级教士说︰在上帝的眼里,一个有道德的穷苦农民和老妇人,比一个富有而有罪的主教高得多。

  他还揭露城市的德国贵族的罪恶。1412年,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券,胡斯公开抨击,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有最高权力。胡斯的言行,引起了德国教士以及罗马教廷的仇恨。胡斯被迫转入农村进行反教会宣传。1414年,胡斯被召参加在康斯坦次举行的宗教会议,并把他逮捕,于同年7月6日在康斯坦次广场上以异端罪名把他焚死。皇帝西吉斯孟德在胡斯赴会时,曾答应保证安全,但这时却坐视不救。胡斯的殉道激起捷克人民极大的愤慨,1415年9月,布拉格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背信弃义,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次会议的集会,实行俗人用酒杯领圣餐的宗教仪式。1417年起,出现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到1419年7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胡斯改革的旗帜下爆发了。

  胡斯战争的历史意义

  政治的胜利

  胡斯战争是捷克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尽管以农民为主体的一方最终失败了,但就其政治意义而言,捷克并没有失败,毕竟它向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个目标大大地迈进了一步。经过近20年的战争,捷克民族保卫了自己的国家,用战争的方式争得了国家的统一,彻底摧垮了国内德国人的势力,解决了国家存在的形式问题,甚至解决了捷克语言和独创的捷克文化的存在问题。以上这些都是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以至发展,说明了捷克在政治上的胜利。

  深远的影响

  就整个世界历史来说,胡斯战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主教会在中世纪后期已经形成为欧洲各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极大障碍,它不但在意识形态上束缚着人的头脑,而且在各国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也竭力加以阻挠。捷克人民第一次用大规模的战争反对天主教的斗争,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全欧洲宗教改革的准备阶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6世纪宗教改革者身上明显地体现了这种继承关系。马丁路德在他活动的初期,经常把自己叫做扬胡斯的继承者,他研究和翻译胡斯的著作,并在德国传播胡斯的思想。因此,胡斯战争在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民族性,其二是宗教性,第三点是以弱抗强,具有顽强的战斗性。

  战争的艺术

  在战争艺术和战略方面,胡斯军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他们拥有杰出的领袖,其中,杨杰式卡和大普洛科普的名字已经登上世界军事艺术杰出活动家的万神殿。他们不但在战略上善于把军事和当时政治形势结合起来,而且根据社会条件和地理条件创造出崭新的战术。胡斯军首创的大车阵在对付重装骑士骑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种车阵战中每辆战车设1名指挥官,下辖18~20名士兵。每10辆战车编为一个战车队,所有战车队均由战车统领统一指挥。情况需要时,以战车相互联结成各种战车工事。此种工事通常配置在两翼有天然障碍的高地,火炮配置在战车工事中央,步兵和骑兵隐蔽在工事内,战车保护士兵不受重装骑兵的袭击,并在敌军接近时予以重创。此外,胡斯军善于在野战中大胆机动,勇猛进攻,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和有利战场,集中使用兵力,重视各种协同作战等军事原则。在野战中大量使用轻炮兵也是军事史上的新发展。胡斯军之所以能在军事上有这样的成就,不仅因为他们有卓越的才能,而且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战士与骑士武装大不相同;与雇佣军队也不同。他们是对自己事业的正义性有深刻信念的起义者,因此他们能有空前的纪律和旺盛的士气。

  基于以上诸原因,胡斯军取得苏多梅日采(1420年)、维特科夫山(1420年)、库特纳霍拉和涅梅茨凯W布罗德(1422年)、乌斯季(1426年)、塔霍夫(1427年)和多马日利采(1431年)等会战的胜利,打退十字军的5次征伐;在战争后期,胡斯军取得转战国外的胜利也离不开以上的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原因。但塔波尔军最后军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因为农民没有明确而切实的纲领。经过长期战争已不堪重负,感到疲惫和厌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造成了胡期派各阶层的利益分歧极大,最后在内部的分裂和外敌的双重压力下失败。虽然胡斯战争的胜负具有时代的局限,但在战争过程中进步力量所表现的伟大精神和智慧是永存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