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考知识点总结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考知识点总结

2020-10-25 10:01:59 浏览次数: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考知识点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 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重要知识点

  1、郡国并行制的性质、推行、影响及其启示

  西汉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为了巩固王室,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汉武帝时,解除诸侯国军政大权。王国问题最终解决。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实际上已恢复郡县制

  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七国之乱)。

  分封制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内容、特点与影响

  设立:唐朝的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源于隋制。

  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自分掌官吏的考核与任免、国家礼仪制度和教育、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利。

  特点: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

  影响:

  ①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积极意义)

  ②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广设宰相,也避免君主决策失误。

  ③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3、元朝行省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背景:结束长期的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的统一。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

  内容:行政区域:十大行省,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宣政院、腹里:)

  行政区划:(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区:宣慰司

  行政权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控制,如其民政,军政分别节制于中书省和枢密院,也没有独立的财权,还要定期述职,并设监察机构.

  意义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发展了郡县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省制的开端)。划省而治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C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B

  A 分散丞相权力,加强了皇权 B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有利于选拔人才

  3、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

  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B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附录】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特点:三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什么理论

  (2)机制:三权分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理由。

  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本质上不相同。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