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历史沿革

纳粹德国历史沿革

2020-10-26 05:09:28 浏览次数:

  纳粹德国历史崛起

  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帝国与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创立的第二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菲奥雷斯(JoachimvonFiores)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ReichdesVaters)、圣子之国(ReichdesSohnes)之后的圣灵之国(Reichdesheiligen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尽止、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Reich,即三位一体。)。

  到了近代,第三帝国的概念已脱离神学领域,而被运用在浪漫主义文学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

  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ArthurMoellervandenBruck)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民主份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ArthurMoellervandenBruck)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1871-1918普鲁士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纳粹运动在一些年轻的退伍士兵中间兴起。他们反对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制度,认为需要复兴雅利安民族并把犹太人当作导致德国诸多问题的原因。纳粹宣传利用刀刺在背传说,即认为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柏林的颠覆者是导致战败的原因。

  在1929年的全球大萧条前,纳粹运动并不具有很大规模。大萧条使威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受到压力。纳粹党由于中产阶级受到排挤而力量得以加强。许多德国人认为纳粹党可以恢复秩序、平息社会的不稳定并恢复德国的国际声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共和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如左派及士兵工人的暴动),使许多德国人转向支持右翼,希特勒之纳粹党则属极右翼中之一支。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

  在1932年的联邦选举后,纳粹党成为了国会最大党,占有230席。

  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

  纳粹德国掌控政权

  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希特勒声称是国会的第二大党德国共产党(也是纳粹党的主要政敌)所为,逮捕了共产党领袖,动员冲锋队将全国所有共产党党部占领并禁止共产党员参加3月初的国会选举,纳粹党赢得了44%的席位,联合国家人民党后又透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是为德国踏入纳粹时代的第一步,最终纳粹党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

  1933年5月10日,亲纳粹的学生响应纳粹党号召,在柏林市内,公开焚烧两万本被认为违背日耳曼民族精神的书籍。9月1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指称纳粹统治下、国祚千年的德国。

  在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宣布为第三帝国之帝国并代行总统职权),废除总统制,立法成为德国元首,并派出100,000名间谍,监察国内的评论家及异见者。

  1938年,萨茨的日耳曼人以纳粹礼致敬德国士兵。

  1938年3月,德国合并了奥地利(Austria)。希特勒首先对奥地利下手的理由是:奥地利与德国原本就有同民族的血统,可以说德军入驻奥地利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加之奥地利有丰富的石油,是战争所必须的。就此而言,这也是第三帝国兴盛的原因之一,巧妙地掌握民族间的情谊。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不再使用第三帝国作为官方名称,改以大德意志帝国(GrodeutschesReich)取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