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读后感1

《鼠疫》读后感1

2020-07-18 10:34:53 浏览次数:

 《鼠疫》 加缪,一个活在苦难中的人。生于阿尔及利亚,出生不到一年,一战爆发,父亲死于战役,母亲精神受到严重刺激导致失聪,变得胆怯脆弱、沉默寡言,迫于生计不得不带着年幼的加缪前往贫民窟。他的童年生活是在物质极度匮乏中度过的,家里连一本图书都没有。17 岁时患上了严重的、不可治愈的肺结核病,“全神贯注奋力向山上走,空气像烧红的熨斗一样灼烧着双肺,或者说,像一片锋利的剃刀切进肺里。”写下这段话时,他才 20 岁。病魔折磨了他数十年,一度让他命悬一线。因为肺结核,他参军被拒,被禁止游泳;因为病情恶化,他只能困在狭小封闭的房间,又被迫远离家乡去乡村静养,却因德军的攻占,与母亲妻子分离,从此再没有见面。他归属的阵营排挤他,巴黎知识界孤立他,最好的朋友萨特和他决裂,法国共产党开除他,世人不理解他。

 贫穷、疾病、流亡、分离、孤独,伴随了他整个人生。但他却说:“很多事情别想得那么糟糕,毕竟还有阳光来温暖我们的骨头。” 加缪,一个被世界抛弃,却在苦难中追求幸福的人。他倔强地拿起笔,试图用文字“为那些被世纪的不幸所毒害的人们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幸福” 。

 于是,他在抵抗运动期间,作为《战斗报》编辑,与纳粹进行长期斗争。

 于是,他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四处奔走,呼吁和平、停止杀戮。

 于是,他为比利人贫苦生活撰写纪实作品,号召改变对阿拉伯人的种

 族歧视。

 于是,他在第七本随身手记里列出十个词语: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夏日、大海,概括了他人生的全部。

 苦难与阳光之间挣扎的加缪,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爱得那么深沉,如此热烈。正如他自己所说:“在隆冬,我终于相信,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瘟疫, 能够对抗瘟疫的,就是正直”

 加缪把他所经历的苦难都写进了巅峰之作——《鼠疫》,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我读到了触目惊心的真实。

 这是一座没有树木也没有花园的城市,看不见飞翔的鸟儿,也听不见树叶的沙沙作响,它没有色彩,使人们厌倦,直到一场鼠疫悄然落入人间。

 “毫无思想准备的亲朋好友突然面临离别” ,谁能想到这一次离别是无可挽回的,无数的情感只能用“我好,想你,爱你”这类习惯用词来做简短的表达。“他们要么无缘无故感受到痛苦,要么无缘无故地怀抱希望” ,所有人都被迫关上窗,闭紧门,拉上帘,整个楼道都是这样,不透一丝阳光,昏暗得,就如同人们的心情,孤独开始达到极限,绝望开始蔓延。

 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刻,主人公里厄医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吞噬了千万无辜者的鼠疫病毒作斗争。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终日待在闷热得吓

 人的大厅,或是奔波于病人家中的路上。他的妻子也在几百里外的城市养病,在疾病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临终时都未能与里厄道别。他也曾感到孤独,也曾感到无能为力的痛苦,却依然扛起肩上的责任奋力抗争。他唤醒了更多的人加入了他的队伍,神父帕纳卢、逃亡者科塔尔、记者朗贝尔、防疫队塔鲁……善良正直的里厄说:“没有理由放弃斗争” ,终于在初冬时节,血清研制成功了。

 小说的结尾,鼠疫消失,里厄医生却说:“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它们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几十年;在房间、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潜伏在人类身边,随时可能爆发的“鼠疫”究竟是什么呢?它可能是疾病,可能是灾难,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人性中的“恶”……“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瘟疫,能够对抗瘟疫的,就是正直” ,我们要如加缪与里厄医生一般,直面痛苦与困境,坚守善良,坚守正义,用爱去抗争。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 而是在苦难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阅读《鼠疫》,我仿佛看到了疫情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封闭的城市,空荡荡的街道,日益上升的数字。救护车的笛鸣,牵扯着人心,离别使人潸然泪下,病痛折磨着枯竭的心灵。无数的白衣天使,插上翅膀奔向被病毒侵占的城市,厚重的防护服后,流下汗与泪,口罩倔强地勒着他们曾经白净的脸庞,还未及腰的长发却被一刀两断。警察挺着

 坚硬的胸膛,管制着城市,消防员、空军医疗队也赶往前线,老师通过网络传授知识,捐赠物资的好心人,只留下一句我是中国人。所有人都在战斗,背负痛苦,带着希望战斗。

 阅读加缪,从他的文字里获得了精神的力量——“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在疫情面前,我也不忧无惧,用我的文字传递爱与希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