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读后感例文

荀子劝学读后感例文

2020-07-25 10:34:17 浏览次数:

 精选荀子劝学读后感范文 3 3 篇

 荀子劝学读后感 ?

 《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开篇。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它告诫众人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

 做 1 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进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着目的、带着思想、带着问题去学习,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读书还贵在学以致用。在平常生活中要把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学习前人的智慧,思考自己进步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心得,用行动来实践。

 荀子所云“坚持不懈,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学习的态度需要到达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其实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想到这 1 点,即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还未领略到真理,就中途而废,岂不惜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而忽视了另外一半的孳孳 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到的是芝麻,岂不惜哉! ?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 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可以情操高尚。人为知识而活,为读书而生, 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在学习中稍有用心,稍有留意的话,你就 会发现每时每刻都会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收获,聚沙成塔、积 土成焉,天永日久,你就会发现,你已成为 1 位知识的富有者,告知 我们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重在锲而不舍。“驽马 10 驾,功在不舍;楔 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知识、增长才华,是 1 个长时间而艰苦的过 程,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心无旁骛,耐得

 住孤单,顶得住诱惑,抗得 住干扰,静下心来学,按部就班学,联系实际学,坚持不懈学,方能 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 1 股坚韧不拔的气势,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 1 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1 份耕耘 1 份收获。

 荀子劝学读后感 ?

 荀子以他纵横捭阖的雄辩、严谨细密的逻辑,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应取态度,他劝勉众人为学,苦口婆心,发人深醒。

 荀子指出 “ 学不可以己 ” , 是很合乎道理的。知识是浩大的海洋,随着社会进步,现在的知识远比古代丰富。知识日新月异,经验年积月累,没有 1 个人能够说他已包括了全人类的知识。学习犹如在知识海洋上翱翔,不可停止 1 日,不可荒废 1 时,要久而久之,永久进取,才有可能到达知识彼岸。知识的宝库奥秘无穷,用陈腐知识明显不能扣开成功的大门,只有吐故纳新,不断获得最新信息充实头脑,才能在 5 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不被事物的杂乱无章现象所迷。

 “ 学不可以己 ” ,1 旦停止学习,就会落后于时期,被历史前进浪潮淘汰掉,这是时期提出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断汲取知识琼浆玉液、甜汁蜜果,才可能提高自己。

 孔子与他的弟子颜回有 1 段精彩对话,颜回说:

 “ 南山之竹,生来就直,不需要墨线校准。

 ” 孔子说:

 “ 箭头装了箭尾,其飞不更轻巧,其入不更深吗? ” 形象说明学识可以增长才华的道理,颜回深受启发,因而怅然拜孔子为师。荀子也说:

 “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一样说明了学习潜移默化的作用。

 “ 非学无以广识 ” ,常学则可以 “ 智明而行无过 ” 。

 通过后天的学习,完全可以改变人的本身缺点,陶冶性情,行

 动变得高尚,思想变得豁达,识解变得通彻,头脑变得灵活,道德日趋趋于至善至美境地。学习可以改变 1 个人,愚拙平庸变得聪明非凡。如果我们养成好学不辍的习惯,1 生该学多少知识啊!像蚕 1 样不断吃进桑叶,又会吐出 1 缕缕光洁的丝,那末你的努力将获益非浅,社会也将受益非浅。

 学习不是为了装璜,为了谈吐吹嘘,而在于假借外物,如上高台,登高而博见,如顺风而呼,使闻者彰,这实际上弥补人的能力之不足,发挥智谋的无穷威力,到达 “ 致千里,绝江河 ” ,物我所欲,改造自然的目的。

 明白了这 1 点,就会知道为学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1 知半解、好高鹜远的做法,反对浅尝辄止、自豪自满、见异思迁的态度。而应当扎扎实实,1 步 1 个脚印地前进, “ 本日悟 1 事,明日知 1 理 ” ,积硅步,聚小流,坚持不懈。有 1 付对联说得好:

 “ 好大喜功终成怨府,贪多务得哪得闲时 ” 。学习不要以为琐细而委弃,认为高难而却步,要有日积月累的工夫, “ 快船迟开晚进港,笨鸟先飞早入林 ” ,驽马 10 驾,功在不舍。登上万仞高峰,每步都是同等重要,没有咫尺跬步积累,休想到达绝顶。

 孔子说:“君子进修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也,则得久,得久则居之安,居之安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学习不是 1 朝 1 夕的事情, “ 最无益,无过于 1 日曝、10 日寒 ” 。精致的工艺品,全凭人工摩玩镌刻之不已。滴水穿石全凭锲而不舍,坚持不懈,1 以贯之,聚焦于 1 点,用心专 1。蚯蚓虽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在土壤中自由穿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我们学习需要这类精神,才能由知识的必定王国到达自由王国,进入应用自若、左右逢源的境地。

 荀子劝学读后感

 学,是 1 个博大而深厚的字眼。在学习中,我们完成了自我成长,自我成熟,自我成功。荀子的劝学对人 1 生的漫漫长路而言是 1席听而不厌的教导。理解了荀子,我们也许可以“任君行走无柱杖”,从而到达“学而萧洒,活而逍遥。” ?

 《劝学》的开篇第 1 句就是“学不可以已。”现代社会也提出了要毕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不单单是本身内在的要求,无奈的是它也是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求我们到达的 1 种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不管我们学习是为了甚么,有 1 点我们必须要谨记的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儿行无过矣。”庄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以有限对付无穷,会使自己堕入 1 种窘境。

 庄子的学习观与荀子的学习观仿佛有矛盾的地方,但是,细想,它们二者能到达 1 种奇特的和谐。如果我们既要“学不可以已”又要做到在“有涯随无涯”时“无殆”,我们就需要找到 1 个可扛起二者的支点,或说联系二者的桥梁。支点会是甚么?我认为是在毕生学习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它可以是你谋生的手段,你兴趣之源,也能够是 1 种让人修身养性的学问,总之,它能让人“逍遥天地间,行走人群中”。这也许是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终究的目的。

 知道要学习,但是如何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吾整天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学习要行动,更要善于借助外物的帮助,牛顿说:”如果我看得远,那是由于我站在伟人的肩上。”善于利用自己所具有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人晓得要在古圣先贤中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古圣先贤与古籍就是要多加利用的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行

 走游历中为何能学到如此多的知识呢?1 是能接触到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文化,拓展了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化积淀的广度。2是能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换。

 交换这类方式是极好的学习方法。正如萧伯纳所言:“你有 1个苹果,我有 1 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末你和我依然是各有 1 个苹果。但是,你有 1 种思想,我有 1 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末,我们每一个人将有两种思想或更多的思想。”这是交换的魅力所在。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极为幸福,我们不但可以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电视,还可以利用把地球缩成 1 个村落的网络。“登高而招”,“顺风而呼”是智者的治学之道。

 学习要勤奋,专心。“骐骥 1 跃,不能 10 步;驽马 10 驾,功在不舍”,“坚持不懈,金石可镂”。学得好不好,要看态度好不好。“笨人用聪明的方法治学,聪明人用笨方法治学。”笨的人,要用各种方法不落人后,聪明的人要脚踏实地,发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1 也”的精神。古有牛角挂书,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的精神需要我们学习,今有华罗庚的满房演算稿的勤奋需要我们鉴戒。勤奋了,努力了可能没有收获,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做到“用心 1 也”。“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董仲舒能成为汉代的儒学大家了,由于他能做到目不窥园。

 《劝学》是 1 笔发掘不尽的宝藏,我们在品《劝学》中收获太多太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