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生平简介

民族音乐家王洛宾生平简介

2020-10-26 11:29:07 浏览次数:

  王洛宾生平简介

  王洛宾出生在北京一个油画匠家庭。他的祖父是浙江人,原本是靠卖茶叶蛋为生了,后来辗转流落到北京。王洛宾的爷爷则是非常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在北京很是有名气,他的爷爷还很喜欢音乐,游族成家庭乐队,在家自娱自乐,好不热闹。可能王洛宾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的影响下,吹拉弹唱无所不精。民国十六年夏天,王荣庭就读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同年秋天,他参加了基督教的教堂唱诗班,富有音乐天赋的的王荣庭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唱诗班的佼佼者。

  民国十七年,王荣庭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去姐姐家报丧,不想在打工时,认识了塞克、金剑啸、沙蒙等艺术上的好友。他还和塞克学了七弦琴(现在的吉他)。塞克作为王荣庭的启蒙老师,不但教会他弹吉他,还教会他怎么唱歌、作曲。

  九一八事变,王洛宾被送到北平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在哪里他学到了正统的音乐教育,为之后的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也在那一年王洛宾创作了出了他的第一首曲子《奴隶之爱》。七七卢沟桥事变后,王洛宾便几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之后改编了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后,便同西部结下不解之缘,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被人称为是西部歌王。

  王洛宾作品特点

  王洛宾是我国的的民族音乐家,他一生的创作无数,那么王洛宾作品特点是什么他早期多以抗日歌曲为主,在建国后,则是与西部结缘,创作多为民歌。所以前期王洛宾作品特点是歌曲前期多是慷慨激昂为主,能鼓舞士气。后期民歌,则贴近生活,朗朗上口。

  王洛宾作曲家,他可以说是个土洋结合的音乐人,他受到过正统的音乐教育,又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他的大半生是待在了西北的边陲生活的,可以说西部的每一处都留下了王洛宾的足迹还有他的歌声。他是位民间的音乐家,他生活在人民之中,他了解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他知道基层人民的思想以及情感的表达,因而能创作出符合大众的喜好的歌曲,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如此,这首歌人见人爱,音乐不分国界民族,所以广为流传。这首歌表达的真实情感、那优美的音调,让人沉浸在那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现实主义文艺观和乐观主义人生观,这是王洛宾的两大观念。这文艺观和人生观是的王洛宾走向了自由的殿堂。不论他是身陷囚笼,还是享誉海外,他都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在八十年代初,各种音乐形式层出不穷,王洛宾认识坚持自己的风格,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带着新疆当地特色的民歌,反映出的认识生活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点滴。西方的奏鸣曲流传了近六百多年,如今还具有生命力,仍能如今新的内容所服务。王洛宾学过欧洲音乐史,他对此非常的了解,所以他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创作,出来的又是另一种新风格的作品。

  王洛宾的歌曲亲切、生动优美,有着很强的可唱性,感染性,他的歌能让你沉浸与歌词中描绘的画卷中,让你沉迷于中。他的歌同时又是短小精悍的,歌词通俗易懂,便于人的记忆,也便于传唱。

  王洛宾和他的恋人们

  王洛宾是我国的民族音乐家,还获得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那么你们谁知道王洛宾和他的恋人们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知道吧。毕竟艺术家的生活总是鲜为人知的,那么现在就来探究王洛宾和他的恋人们之间的故事吧。

  在很久的一段时间内,有一首《曼丽》曾在上山下乡的知青中被秘密的传唱,当时不少的人认为这首动听的《曼丽》是来自港台,其实恰恰相反,这首歌是王洛宾创作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要知道《曼丽》是一首情歌,情歌肯定有这首歌歌唱的对象,这首歌的女主角其实就是王洛宾最初的爱人罗珊(杜明远)。

  王洛宾和杜明远是近同学介绍才认识的。之后他们两个渐渐地熟悉,在一次赈灾的义演上,伴唱的王洛宾和表演芭蕾舞的杜明远珠联璧合,好似一双璧人,两个心就这么彼此贴近了。但是之后报社刊登的一则离婚启事宣告两人婚姻的破裂。

  还有一个姑娘是因为电影与王洛宾结缘,这对卓玛来说应该是一段甜蜜却有苦涩的爱情吧。那是郑君里来到金银滩草原来拍摄《祖国万岁》,电影中的牧羊女是郑君里请了当地千户的女儿萨耶卓玛来演的,王洛宾则饰演了萨耶卓玛的帮工。三天后剧组就走了,卓玛送了王洛宾一程又一程,直到一个小山坡才停下,王洛宾骑着骆驼不住的往后张望,卓玛则站着向他挥手,直到看不到王洛宾的身影。之后王洛宾便将心中的情感化作词曲,创作出了那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和三毛也有一段情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还是选择分手,他为此还创作了一首《幸福的D弦》,但是不久后就传来三毛自杀的消息,王洛宾因此大醉一场,并写出了《等待》一歌。1945年的时候王洛宾与妻子黄玉兰在西宁结婚,之后还生了三个孩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