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

2020-10-26 04:46:51 浏览次数:

  一:长征

  一二八事变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 南京国民政府屈服, 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 上海 闸北的国民党第 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 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 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 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 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二:广州起义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 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世纪末,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 何子渊、 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

  广州起义废除 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从20世纪初开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 新军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12月起, 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 萍浏醴起义、 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 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钦廉上思起义、 河口起义。 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 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敌我力量悬殊而归于失败。1910年2月,同盟会员 倪映典率广州新军3000人起义,又遭失败。连续的挫折,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途失去了信心,转而走上暗杀道路。

  1910年11月13日, 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 槟榔屿召集 赵声、 黄兴、 胡汉民、 邓泽如等 中国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

  1911年1月,黄兴、赵声、胡汉民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在当时的香港 屯门青山农场策划起义,又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 军火,为起义作准备。

  4月8日,统筹部召集会议,会议议定起义时间为4月13日(宣统三年三月十五日),计划十路大军攻打广州:第一路由赵声率领江苏军攻打水师行台;第二路由 黄兴带领南洋、福建同志攻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驻所);第三路由 陈炯明领东江健儿堵截满界;第四路由 朱执信领顺德队伍守截旗界;第五路由 徐维扬领北江队伍进攻督练公所;第六路由 黄侠毅领东莞队员打巡警道;第七路由 莫纪彭领军策应徐维扬、黄侠毅两队;第八路由 姚雨平率领陆军响应;第九路由洪承点派队分途攻守;第十路由刘古善领队分途攻守 [1]。

  三: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 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 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 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本 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一二八事变中国方面,1932年1月29日 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任委员长在3月6日),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2月8日,蒋介石批示 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 上官云相、 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 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 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 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 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1932年1月28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停战谈判期间(1932年4月29日),朝鲜人反日志士 尹奉吉在暗杀大王 王亚樵的指使下混入庆祝日本天皇生日的天长节暨日军胜利阅兵庆典,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日本陆军大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 白川义则被炸死。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汪精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等人出于事变期间红军发动 赣州战役干扰正面战场抗战等原因,正式确立了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