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

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都有哪些

2021-01-04 10:39:41 浏览次数:

  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北海之神海若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在他的哲学著作《秋水》中给我们讲了另一位著名的海神北海若的故事。

  他写道:秋天山洪应时而发,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变得宽阔起来,以至两岸和水中的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了。这使得河神沾沾自喜。但当他向东流入海时,面朝东一望,大海根本望不到尽头。他这才对北海之神海若仰首感叹自己的渺小与无知。这位北海之神海若,也就开始了与河伯展开了一番哲学对话,共七段,内容涉及事物的相对性、不定性、无穷性、认识特点,提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人如何认识这个规律和如何返归本真的哲学主张。在这里,海若并没有什么神奇怪异的举止性状,反而成了一位哲学家。其实,这是庄子阐述哲学思想时习惯采用的方法。他是借河伯与海若的对话来进行思辨,海若在这里已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代言人。

  不仅在《庄子》中有关于这位海神的记载,《楚辞》中也有。这说明在上古时代的确有关于他的神话传说,而决非庄子与屈原的随意杜撰,只不过其他记载已经佚失了。依庄子所言,这位北海若既然能和注入海洋的黄河之神相遇,那么他其实是渤海之神。而古人的确有北海亦通渤海之说。

  这位北海若长什么样《庄子》、《楚辞》中都没有详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濡水》引《三齐略记》说:(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一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描画)我形。当与帝相见,(秦始皇)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塔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尤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这位形丑的海神是不是海若呢考其秦皇入海处,相传就在山东荣城。《古书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二八记载:今见(山东)成山东海水中有竖石,往往相望,似石桥;又似石柱。乍出乍没。或云始皇渡海,立此石以为记。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断言:此海神即海若是也。

  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据说中原北边,有一座发鸠山,它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子县,漳河就是从发鸠山流出来的。

  发鸠山上有一种柘树,样子像桑。柘树林里生活着一种小鸟,叫精卫。

  精卫鸟的身子黑黑的,有点像小乌鸦。可是它的嘴白白的,爪子红红的,脑袋上还有花纹。它常常叫着自己的名字:精卫!声音很凄厉,所以人们叫它精卫鸟。

  发鸠山在长子县的西面,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石子、树枝往东飞,飞到东海,就把石子、树枝扔到海里,然后再回来叼。

  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里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精卫本来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是个没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这个小姑娘,大伙儿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因此,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神农。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叫他神农炎帝。神农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东海去指挥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双小红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头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里看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高高兴兴地沐浴着阳光,欣赏着周围的一片生机。万物在阳光下生长,鸟兽在阳光下欢腾,她感到很自豪,因为大地的光明和温暖是她爸爸带来的。

  有时候,她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因此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带她去。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亿万里的归墟,那地方很热很热,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为这件事生气。神秘的归墟太吸引人了。有一次,她不听话,等爸爸走了以后,自己跳到东海里向归墟游去。

  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劲。后来越游越远,不料,一阵风浪袭来,把女娃吞没了。

  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可是,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精灵化作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她发誓要填没东海!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

  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

  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

  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

  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

  关于海洋的神话故事:南海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因避说唐李世民之讳,略称观音。其崇拜的中心在浙江省定海的普陀山。

  观世音,早期佛经有光世音,后期又有观自在之称。《法华经》(即《妙法莲花经》)中有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音的话。意思是说,世上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佛号,观音菩萨就会听其声音,前来拯救解脱。每当人们遇到冤屈危险,总会不自觉地向天祈祷: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据说她能以种种化身救众苦难,普济众生,世人又称之为慈航菩萨。

  佛经中有所谓六观音、七观音和三十三观音,此外还有过海观音、紫竹观音、鱼篮观音、八难观音、普陀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

  观音的民间传说各种各样,最为广泛的是有关妙庄三女儿,即千手观音的传说。这一传说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相传北阙国妙庄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清、次女妙音、小女妙善。妙善出生时满室生香,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因违抗父王之命,不愿成婚而到白雀寺出家。她勤修苦练,后来太白星化一老人指点公主到普陀落伽山修行,遂成正果。妙庄王身患重病,无药可医,奄奄一息之际有神医献方:必须用亲骨肉的手和眼制药服用,才可痊愈。妙清和妙音都不情愿割手剜眼,只有妙善听说后,送上自己的双手和双眼为父亲配药治病。妙庄王重病痊愈,而妙善因过度虚弱而死去了。妙庄王后悔当初,悲痛万分,遂令工匠为三女儿塑一尊雕像,还特别嘱咐要塑成金手金眼的,而工匠误听作千手千眼的,所以成为后世流传的千手千眼观音。因为妙善公主曾去普陀落伽山修行,最终成为观音佛祖,所以浙江的普陀山,就成为全国各地观音香火最盛的地方。普陀山在中国南方,一般称南海普陀山,所以观音菩萨又被称为南海观音。《西游记》中那位多次出现,并搭救唐僧师徒屡屡走出困境的观音也正是这位南海观音。


猜你感兴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